《中医源流寻踪》 ----从中华传统文化角度看中医(连载七)

2021-04-25

微信图片_20210425093425.jpg

七、中医是以“中和极反”论为指导的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医学

    中和为福,偏激为灾,物极必反。这是中华民族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。朴实无华的阐述了中和、极反与人类自己的利害关系。中和首先是阴阳之间的中和,得先中而后才能和,也就是说要达到“和”的状态,得先有“中”这个基础条件。“中”为体,“和”为用,“中”为因,“和”为果,就是说,要想发挥“和”的作用,你得先拥有“中”这个条件。

    儒家讲中庸。孺家经典《周易》多次强调了“中”与“和”的关系。《周易》中云:“保合太和,乃利贞”。意指阴阳之间虽然是对立的,却又是统一的、 合和的。这种合和是天地大造化的条件,阴阳的趋中向和有利于万物的生存和发展。

道家讲中和。中和是道家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。《道德经》说: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道之所以能化生万物,是因为道蕴含着阴阳,宇宙万物都包含着阴阳,阴阳的互相运化、互相作用,而形成中和。其中“冲气以为和”即是中和之意。只有在中和的条件下,天地人才能各得其位,万物才能发育成长,天下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中和之道,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,守中处和是其主旨和精义。

    佛家讲中道。在佛家禅宗的经典《金刚经》、《坛经》等佛教经典里,都在破除二元边见,以揭示中道之意,只有执中了,才能谈什么是一,才能归一才能达体。然后再进一步超越了这个“一”,才能以一破异,以一了异,以一尽异,以一化异。

图片

    不论是儒家的中庸、道家的中和还是佛家的中道,都把以中为度的“中”作为归,作为整体平衡的基点和重心。

    而中医养生保健治疗,其主体是讲平衡,也在面对人本身的角度上诠释着“中”对人自身健康方面的建设性的重要意义,深刻的认识到了“中”了就会“和谐”,就会身心健康;“极”了就会“反”了,就会走到健康的反面,就不和谐了不健康了。至于如何让自身健康和谐,不论是采取什么措施其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怎么样让人身、心和谐健康,而不是彰显自己的医疗技术有多高超。

在疾病未发之前化解自身的危机,这才是上工大医的精诚所至,才是上医的王道,而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有些所谓“医者”,把本来能够用望、闻、问、切理清的问题,反而用诸多检测复杂化,其实现在有许多检测与治病救人没有关系。何况在上医之道方面还有更为高超的查病寻根、处理疾的方法,在上医治病其法更加简洁明了,效果更加明显高人明医在民间默默的传承是现代医疗背景下的事实,他像沃土中的营养没有止息的在滋润着古老中医的根茎,它仍然是中医的源头活水,只是还有待于挖掘和行医环境的优化,才能让民间高手堂堂正正的服务大众,治病救人。

微信图片_20210425093227.jpg


阅读0
分享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