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学是一门科学。既是科学,就有科研。所谓中医科研,无非是指在中医学领域里发现问题,研究问题,解决问题,从而推动中医学向前发展。
怎样通过科研发展中医学?我认为有两方面,一是理论探讨,二是临床研究。理论研究应当以临床问题为对象,以临床资料为基础,以指导临床为目的。理论研究不能脱离临床而孤立地进行。说到底,中医科研的根本出路在于临床。
中医的存在和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,它的理论来自实践,精华是实践的结晶。有人说,中医没有实验室,算不得科研,其实中医的临床实践就是一种最具有说服力的实验,因为它直接以人体为对象。
在今天,这已不再是盲目的试验,而是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的应用性实验。原有的医学理论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验证,新的理论有待于在实践中产生,无数的医学难题需要在实践中解决,所有这些都是中医临床科研的内容。
一个人能够对一、二种疾病或一、二个问题有所研究,有所突破,就是出了科研成果,就是对中医学发展作出了贡献。
我的老师汪逢春先生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,医术高超,他的丰富经验就是从临床实践中得来的。我从十七岁开始行医,迄今已经有五十一个年头,诊病未尝一日中断,虽然很忙,但乐在其中。
几十年来我深深体会到,临床中医科研是发展中医的必由之路,开展对病种的辨证论治研究,对疑难病治验的个案研究和对方药临床应用的研究,是临床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。
开展中医临床科研应汲取西医的诊断特长。病种的辨证论治研究是指对那些经现代医学明确诊断的,进行中医治疗的疾病。经过实践,总结出一套中医辨证论治规范,意义十分重要。
临床科研还应重视对个案的总结研究。因为一份完整的,优秀的医案实际上就是一个辨证论治的典范。特别应重视那些疑难病治验的总结研究。偶然之中常常包含着必然,或许突破口就从这里打开。
一九七三年我治愈一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患者,心率每分钟三十余次,众医皆曰当重用附子以温阳,我根据其脉象舌色,断为痰湿闭络,遂用宣气化湿导痰法,坚持治疗,终使痊愈,随访六年末见复发,不但心率恢复正常,而且已能胜任重体力劳动。
又曾治一胰头癌患者,该患者手术时发现全腹转移,不得已关闭腹腔。术后纯用中药治疗,一年后腹部肿块消失,体质恢复,至今健壮如昔。这两例疑难病症的治验说明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威力。
古人说得好:“言病不可治者,未得其术也。”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求其治病之术。因此,开展对疑难病治疗的研究,应当是中医临床科研的重要任务之一。
另一方面,开展对方药应用的研究也应当受到重视。历代前贤给我们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方剂和药物。一些名方经历代医家的运用又扩大了原有的应用范围。新的药物和新功效,在临床中不断发观。
我在临床上常常喜用杨栗山的升降散,此方以升降气机为法,配伍得当,无寒热偏颇之弊,对那些因湿阻、寒凝、气郁、食滞、痰浊等因素所导致的气机闭郁之症,施以本方,每收捷效。
至于药物的运用,如白头翁一味,本为治疗热痢之药,非痢不用,我在临床中体会到,此药乃凉血上品,无论内伤外感,凡血分郁热者,皆可用此凉血散郁,而绝无妨胃之弊。如上浅说,说明中医的科研,根本出路在于临床,其它方面,请大家共议。